现在抖音上科普的医生越来越多,不是所有医生都在认真做科普,其中不乏假医生只想用抖音来赚钱,所以就很有必要分辨哪个是真医生哪个是假医生,假医生不但会误导你还能造成你的金钱损失,下面告诉大家怎么分辨抖音上的真医生呢?

图片跟本文无关
对于没有黄V认证还讲医疗内容,这种一律当假医生就可以,有黄V认证的医生就一定是真医生吗?这个也未必一样,因为抖音的医生黄V认证一直都有人在出售,假医生是有办法花钱弄到黄V认证,靠黄V认证辨别的作用也不大,假医生的占比应该还是很小一部分,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医生。
既然不好分辨出真假医生,那么辨别医生是否靠谱最有用,为什么会这样说呢,因为真医生里不乏网红医生演员医生,上面发布的科普视频都不是医生本人制作,而是一些代运营机构的非医疗行业人员制作,医生只是按照他们提供的内容录制视频,其目的要么接广告赚钱要么引流到其他地方变现,不是认认真真给大家科普医疗知识。
分辨医生是否靠谱的方法有很多,例如更新频率、跨科科普、视频质量、回复评论、IP属地等都可以看出来,靠谱的真医生工作都很忙,只有下班时间才能制作视频、回复评论,如果一天产出很多条视频且经常在评论互动的医生肯定不靠谱,主业都成做视频了还做什么医生给病人看病。
跨科科普指的是儿科医生的执业范围只能在儿科,不能涉及妇产科、整形科、风湿科等,其他科室的医生也是一样,大家只要按照这个去分辨。如果经常跨科科普还点名到姓推荐某个品牌的药,或者打广告很频繁的,这个医生账号大概率是由代运营机构在运营,并且药厂给代运营机构充值了广告费,到这里可以筛选出一大波不靠谱的医生。医生接了自身科室的药品广告恰饭不可耻,毕竟辛辛苦苦无偿科普接点广告赚钱无可厚非,跨科接广告就有点变味了。
正如上面说到好医生每天都忙的要死,能拍个科普视频上传都算好了,认真科普的视频看起来往往很一般,因为这些医生不会把视频制作的很好,科普内容才是核心就是平台给的流量都很低。而跟代运营机构合作的演员医生有多人在维护,例如写脚本、找素材、剪视频、回复评论、找热点等等,可以明显看出这里的视频看起来是好看,但是科普内容的可靠性就很低了,视频越花里胡哨的越不靠谱看个乐就行。其实这条在任何行业都适用,能力越好的越不会也不需去包装自己,往往看上去高大上很专业的水货概率很大,能力不够只能包装来凑。
